近年来,随着时下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观念升级以及科学育儿概念盛行,育儿产品边界不断拓展。奶瓶作为宝宝日常喝奶的必备用品,其清洁与卫生问题成为了家长们较为重视的一环,奶瓶清洗剂作为专门设计用于清洁奶瓶的特殊洗涤剂,质量和安全必然的联系到宝宝的健康。
近期多款奶瓶清洗剂被曝出不合格引起行业一些关注,这些不合格产品不仅未能达到预期的清洁效果,甚至有可能含有对宝宝健康有害的化学成分,怎么样保持清洁效果的同时不危害宝宝健康成为摆在众多品牌面前的难题。不合格产品背后暴露出标准执行不严、成分不透明等问题。
奶瓶清洗剂是专为婴幼儿设计的,用于日常多次喂养后清洁奶瓶、餐具以及其他相关物品的专用清洁产品,在育儿家庭中这类清洁类消耗品使用频率较高,它们必然的联系到婴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所以这些用品的安全性和清洁力显得很重要。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近期发布的奶瓶清洗剂产品比较试验报告数据显示,抽检的50批次样品中多款奶瓶清洗剂不合格,其中咪芽、青蛙王子及松鼠拉拉三个品牌产品被检出关键指标不合格,咪芽奶瓶果蔬泡泡净的菌落总数检测值高达5.6×10⁶CFU/g超国标限值5600倍,大肠菌群达3.5×10⁶CFU/g超标准11万倍以上。
此次抽检暴露的几个问题可以发现当前行业在质量管控方面的不足,企业制定的标准与实际生产的全部过程之间有几率存在脱节现象,导致了标准无法有效地指导生产,进而影响了产品的质量,产品的核心功能指标未能达到预定的标准不仅影响了产品的性能,也降低了花了钱的人产品的信任度。
当前行业质量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企业应当从源头抓起加强原材料采购、生产的全部过程控制以及成品检测等所有的环节的监督管理力度,确保每一瓶清洗剂都能达到安全、有效的标准,也应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提高自我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自我声明的企业标准,推动奶瓶清洗剂行业走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据了解,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添加的OPO结构脂、棕榈仁油、混合植物油及高油乳清粉等营养成分因高脂特性易在奶瓶壁形成顽固油膜,这些油脂成分在温水中难以自然溶解,常规冲洗易残留脂垢可能滋生细菌并影响后续喂养卫生。而奶瓶清洗剂能够最终靠食品级表面活性剂实现油脂乳化分解。
然而在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进行的50批次样品抽检中竟然只有15批次的产品明确标注了执行标准,在这些被检测的样品中有超过一半以上的产品在去污力检验测试方面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执行标准,这不禁让人质疑是不是在洗涤产品行业中去污力不明确慢慢的变成了了一种不成文的规则?
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奶瓶清洗剂产品情况同样令人担忧,由于电商平台的开放性和便捷性大量品牌和产品涌入市场,不乏一些质量参差不齐、存在安全风险隐患以及执行标准混乱的产品,能够正常的看到多数产品都在详情页面上强调植物成分、低残留等或执行A类国标和果蔬国标,并未提及关于专项去污力国标,产品的具体去污能力很难从商家的产品介绍中了解地清清楚楚,安全和质量上的问题也很难得到保障。
目前市场上不少奶瓶清洁剂产品的去污力标注并不清晰,这样下去可能使产品性能信息不透明、高价低效、品牌信任度下降等,还可能会引起行业标准执行不一、低价竞争等,在这种情况下奶瓶清洗剂行业有必要从模糊不清的功能描述转变为具体明确的性能指标,通过透明且可量化的标准可以轻松又有效地重建花了钱的人奶瓶清洗剂产品的信任,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当下婴幼儿专用的奶瓶清洗剂已经慢慢的变普遍,有的能够很好的满足对果蔬进行清理洗涤的标准,有的能达到餐具清洗的规范要求,不同的标准适合不同的使用场景。
查询电子商务平台发现,某品牌奶瓶清洁剂宣称执行GB 14930.1-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洗涤剂》、GB/T 24691-2022《果蔬清洗剂》两项标准;某品牌奶瓶果蔬清洗剂宣称执行GB/T 9985-2000《手洗餐具用洗涤剂》、GB 14930.1-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洗涤剂》两项标准;某品牌果蔬奶瓶清洁剂宣称执行GB 14930.1-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洗涤剂》、GB/T 24691-2022《果蔬清洗剂》两项标准等。
在当前的奶瓶清洗剂行业中普遍遵循的标准是GB 14930.1-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洗涤剂》、GB/T 24691-2022《果蔬清洗剂》以及GB/T 9985-2000《手洗餐具用洗涤剂》,尽管这些标准覆盖了广泛的奶瓶清洗剂产品,但市场上仍然缺乏专对于奶瓶清洁的专属标准。
而标准选择的随意性可能会进一步引发执行混乱,比如某品牌奶瓶果蔬清洗剂仍在使用已废止的GB 14930.1—2015(2023年6月废止),而某品牌标注的错误标准号GB/9985实为无效标识,应为GB/T 9985—2022,此类问题是行业内部分品牌对标准更新及规范标注的漠视的证据,也能证明其生产环节质量控制存在明显疏漏。
可以看到没有统一的标准使得行业陷入了无序竞争的状态,还面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准入门槛低等问题,而行业标准缺失不仅可能会制约行业规范化发展,还可能加剧低价竞争、阻碍技术创新等。
在电商平台浏览奶瓶清洗剂时“A类标准”“植物成分”“易洗无残留”等高度雷同的卖点描述充斥在大多数产品页面,有不少品牌将这三项作为核心宣传标签,甚至产品详情页的文案结构、成分强调点都呈现模式化复制,但实际产品质量和性能差异不大,缺乏独特性和创新性。
据悉,A类标准是GB 14930.1-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洗涤剂》中针对非间接接触食品的洗涤剂制定的较高安全等级,目前市场上的奶瓶清洗剂品牌重点通过标注“A类标准”强化安全性标签,比如稚芽、子初、布朗博士等大多数品牌均以A类认证为核心卖点,宣称强调成分天然、无香精防腐剂等。
同质化现象并不是仅存在于奶瓶清洗剂这一品类中,实际上在婴童用品行业这类问题都会存在,特别是在辅食、零食、营养品等细分市场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能够正常的看到许多品牌为了可以迅速地占领市场占有率,往往模仿市场上已经很成熟的产品,导致产品在安全参数上内卷、在功能体验上趋同等现象,品牌在模仿与跟随中不断循环难以突破创新瓶颈。
尽管奶瓶清洗剂是婴儿护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其使用频率实际上远低于婴幼儿辅食、婴幼儿零食等产品,这种低频消费的特性导致许多品牌更倾向于保持现有的产品线,而不是投入高昂的成本去研发具有差异化功能的新产品,对于当前市场上的某些品牌而言改变产品的配方可能不如改变产品的包装来得迅速有效,这可能会影响行业长远发展。
婴幼儿产品的成分透明的重要性是评估婴幼儿清洁产品安全性的基础依据,因为只有全方面了解产品的所有成分,才能准确判断其是不是适合婴幼儿使用,对婴幼儿安全健康会不会产生威胁。
但市场中仍有部分品牌存在成分标注不完整得问题,比如全网销量超40万+的某品牌奶瓶清洗剂成分表仅标注“植物性清洗成分(源自椰子等)”“保湿成分”“微量食用香精”等笼统描述;美国某品牌奶瓶清洗剂同样只标注“多种植物基成分(椰油、棕榈仁,玉米和活性炭)、水、防腐剂小于0.1%”,均未明确具体化合物名称。
据了解,婴幼儿奶瓶清洁剂主要的成分就是表面活性剂和防腐剂等,在表面活性剂中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椰油酰胺DEA(二乙醇胺)属于风险和争议成分,防腐剂中的羟苯丙酯属于风险和争议成分,当成分标注缺失时无法有效识别风险成分,过敏体质婴幼儿的使用安全风险隐患显著增加。
在婴幼儿健康领域,成分透明不仅仅应当被视为一种经营销售的策略或选择,更应该成为确定保证产品安全性的基础标准和保证用户忠诚度的关键,提供清晰、详尽的成分信息不仅有助于选择,还对保护婴幼儿的健康至关重要,透明的成分列表能够减少潜在的健康风险,同时促进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诚信关系,从而在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在母婴用品行业中商品的价值差异是都会存在的现象,通常情况下这些价格差异并不会特别大,江苏省消保委2025年抽检的50批次产品中单价从4.99元到89.32元不等,而在电子商务平台中浏览奶瓶清洗剂时发现某品牌奶瓶清洁剂泡250毫升优惠后售价9.9元,某品牌奶瓶果蔬清洗剂250毫升优惠后售价49元,某品牌奶瓶果蔬清洁泡沫500毫升优惠后售价234元,某品牌奶瓶清洁剂473毫升优惠后售价241.1元,这些价差差在哪?
对于原材料方面差异来说,大多数高价产品采用温和的表面活性剂、天然植物提取物等安全成分,导致成本比较高,而低价产品可能使用工业级原料或含刺激性化学添加剂。例如部分高价产品明确标注“植物表活”“无香精”“无防腐剂”等。
而低价品易出现菌落超标问题如某测评中科巢售价19.9元,其防腐剂有苯氧乙醇、羟苯甲酯、羟苯丙酯、羟苯乙酯四种,其中羟苯丙酯属于风险和争议成分;可多蓝多售价89.9元,采用氨基酸类表活复配APG葡糖苷表活成分温和且去污力好。
当前市场上的一些价格相比来说较低的产品,为降低成本往往会简化生产流程,这可能会引起产品去污能力参差不齐,如上海消保委测评中就显示某产品并未达去污标准。
另外价格定位也与品牌定位、品牌溢价等因素相关,针对高端人群的产品通常会更看重产品的品质、细节以及使用者真实的体验,从而在价格上有所体现,比如某品牌奶瓶清洗剂售价327元宣称专为孕婴敏感人群设计、天然果蔬酵素、海内外母婴博主明星代言、海外宝妈口碑力荐等。
高端品牌可能会采用更优质的原材料以及科学的配方等,这一些都会增加产品的成本进而反映在最终的销售价格上,比如某品牌奶瓶清洗剂售价205元宣称植物鲜萃酵素、双重表活科学配比、珍惜植萃抑菌等;而品牌溢价也是影响价格的主要的因素,知名品牌往往会因为其良好的口碑、广泛的市场认可度以及品牌忠诚度等因素在定价时更有优势。
高价未必等于高质,但低价风险更需警惕,如“咪芽”单价17.9元但其菌落总数超标5600倍、大肠菌群超标11万,原之悦KidsBliss然果蔬清洁剂(无香型)售价81.8元宣称品名为婴儿奶瓶餐具清洁剂但与实际样品标签不符。购买时能结合成分表、检测报告及实际清洁需求选择避免盲目为概念买单,市场也需加强监管让价格真实反映品质层级。
随着母婴市场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市场中各个产品间也存在竞争,奶瓶清洗剂市场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目前已形成国内外品牌多元竞争的格局,既有贝亲Pigeon、甘尼克宝贝BabyGanics、保宁B&B等国际大品牌,也有英氏YEEHOO、十月结晶、Babycare等国产品牌。据《中国奶瓶清洗剂行业市场规模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23年前五大品牌合计占据72%的市场占有率。
各品牌为了抢占市场份额纷纷在产品创新上下功夫,一些品牌开发了较少被另外的品牌使用的成分如氨基酸清洁剂、酵素清洁剂等,像某品牌奶瓶果蔬清洗剂添加了进口氨基酸表活+APG表活等,某品牌婴儿专用酵素餐具清洁喷雾添加了丹麦酵素等,这些新型清洁剂以更温和、深层次去污等特点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目光。同时在包装设计上各品牌也力求独特,比如有的品牌采用了可降解材料既环保又实用,有的品牌则注重包装的趣味性使产品在众多同种类型的产品中脱颖而出。
在价格方面奶瓶清洗剂市场的价格差异较大,既有高端品牌的高价产品,也有主打性价比的平价产品,各品牌依据自己的市场定位和消费的人需求制定了不同的价格策略。为了逐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各品牌也在营销上投入颇多,比如有的品牌选择通过明星代言、网红直播带货等方式来进行推广和销售;有的品牌则注重口碑营销,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好评在市场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可以看到在当今市场中品牌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为了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各个品牌各显神通从多重维度提升其产品的竞争力,拥有产品是远远不足的。
行业思考:奶瓶清洗剂行业随母婴市场的发展而不断成长,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可能忽略了一些问题导致行业发展乱象,市场抽查多款产品不合格暴露安全底线失守、标准执行混乱等问题,同质化竞争与成分不透明加剧信任危机,这样一些问题在行业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但需要行业需以婴幼儿健康为核心,强化标准执行与监管、推动成分透明化与技术创新等才可能实现长远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IG2-1击败TES,拿下第6胜!仁川上中完美发挥,wei皇子节奏起飞
苹果最好的长焦手机!曝iPhone 17 Pro支持8倍光学品质级变焦
谷歌Pixel 10 Pro Fold规格曝光,号称全球首款IP68折叠机